【一会一品】“四心”领航发力 赤商聚力发展--沈阳赤峰商会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6-16 来源:沈阳市工商联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是党中央交给工商联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沈阳市工商联积极应对新时代“两个健康”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持续深化所属商会改革,加强对所属和所联系的240家商(协)会的指导、引导和服务,组织商(协)会开展“一会一品”建设,着力提升商(协)会影响力、凝聚力、动员力。这些亮点纷呈、风采各异的工作品牌,为工商联所属商会建设树立了标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展现了在沈商会的担当作为。
沈阳赤峰商会是一个“年轻”商会,成立四年来,紧盯“四好商会”建设要求,积极打造“文化润心、服务暖心、融合聚心、党建凝心”品牌实践。
文化润心,构建学习型商会文化共同体
以文化铸魂,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学习生态,培育会员归属感与价值认同感。打造指尖学习阵地。创新运营“三微一端”文化载体,在会员微信群开设“每日三送”专栏(每日要闻传递时政动态、每日一得分享经营智慧、每周商讯聚焦两地商机),累计发布政策解读、商业资讯1000余条;微信公众号“沈阳赤峰商会”累计刊发原创稿件456篇、深度内容42万字,成为在沈赤商获取信息的“掌上窗口”。加强纸媒赋能品牌传播。定期编印《沈阳赤峰商会》内刊,设置“风采录”“领导力”“智库汇”等栏目,推介会员企业30余家,同步邮寄至两地政府部门、在沈异地商协会,架起沈赤两地文化经济交流的“纸质桥梁”。营造精神家园浸润工程。举办文化沙龙、主题分享会等活动,持续传递“诚信、拼搏、反哺”的赤商精神,累计举办“赤商讲堂”“私董会”18期,邀请专家学者、创业榜样授课,会员参与率达70%以上,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的浓厚氛围。
服务暖心,打造全周期会员服务生态圈
坚持以“服务会员、凝聚乡情”为宗旨,构建“创业有支持、生活有关怀、情感有归属”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让商会成为赤峰人“离乡不离情”的精神家园与发展后盾。精准赋能企业发展。建立“分级走访+分类服务”机制,秘书处年均接待、走访会员200余人次,协调解决融资贷款、债务纠纷、资质审批等难题20余件,全年组织政策解读、管理培训、银企对接等活动8场。温情守护会员所需。将原有的“乡情服务”升级为“乡情互助组”,累计为会员代办子女入学、医疗协助、亲属就业等民生事项100余件,打造“有温度的赤子之家”。创新社群联结模式。创新商会内部组织设置,建立“全员参与”工作机制,开展各具特色分组活动,加强彼此之间互动交流,划分6个“专业工作领导小组”+10个“活动小组”,并与商会轮值制度有机结合,分头实施,多点联动,广泛交流,相互借鉴,专项引导,会员企业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普遍提升,商会整体合作氛围持续向好。
融合聚心,搭建沈赤两地发展共赢桥梁
充分发挥“两地熟、资源广”优势,成为政企协同、区域联动的“超级联系人”。政企对接显担当。商会承担“赤峰招商引资工作站”“赤峰人才联络站”相关职能,成功组织保障了赤峰沈阳“住建、经合、文旅、农牧”推介大会,全年接待赤峰政府考察团7批次,组织会员返乡投资5次,实现了“服务会员”与“反哺家乡”的双向赋能。横向联合拓格局。今年先后有17家兄弟单位来我会传经送宝,我们也到20多家商协会拜访并参与交流互动,互学共鉴先进办会经验;承办“辽宁知青赴昭盟50周年纪念活动”,凝聚老知青资源反哺家乡。数据赋能促融合。着手搭建“商会资源整合信息库”,收录会员企业供需信息200余条,实现“线上一键对接、线下精准匹配”,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两地产业链延伸的“润滑剂”。
党建凝心,打造“党建+会建”双轮驱动示范标杆
以党建引领方向,推动党的建设与商会发展同频共振。强基固本筑堡垒。商会党支部成立4年来,被和平区委评为“非公党建示范点”;经市工商联推荐,获市委组织部“以奖代补”专项奖励;创新“三会一课”形式,组织“井冈山红色研学”“重走抗联路”等沉浸式教育活动6次,党员覆盖率达100%。连续3年举办“永远听党话·赤商健步走”活动,吸引会员及家属200余人参与,成为商会党建品牌。先锋引领树标杆。设立“党员示范岗”,20余名党员企业家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在疫情防控中带头捐赠物资400余万元,组建“赤商党员突击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100余人次。党企融合促发展。邀请工商联领导定期授课,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惠企政策进商会、进企业;在会员企业中,宣传宏基集团党委、盈科沈阳党委“红色管理”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战略规划、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先进党建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