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一品】以“三个坚持”助推商会建设发展提质增效--苏家屯区沈南商会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6-19 来源:沈阳市工商联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是党中央交给工商联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沈阳市工商联积极应对新时代“两个健康”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持续深化所属商会改革,加强对所属和所联系的240家商(协)会的指导、引导和服务,组织商(协)会开展“一会一品”建设,着力提升商(协)会影响力、凝聚力、动员力。这些亮点纷呈、风采各异的工作品牌,为工商联所属商会建设树立了标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展现了在沈商会的担当作为。
苏家屯区沈南商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两个健康”主题,以“组织筑基、平台赋能、成果导向”为主线,构建“一会一品”发展新格局,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商会担当。近年来,先后荣获“沈阳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沈阳市文明单位”“优秀县级商会”“沈商公益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
坚持组织筑基,构建“三维立体”发展矩阵
一是强根铸魂,筑牢政治建设“压舱石”。以“红色引擎”驱动商会发展,创新“理论学习+实践淬炼”双轨并行模式。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学,组织会员赴抗美援朝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地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通过“行走的党课”学党史修党性,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以沈阳市非公党建示范点为标杆,优化党员队伍结构,22名党员在会员中形成“红色先锋矩阵”,引领商会在发展的浪潮中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二是强基固本,锻造规范运行“硬支撑”。以构建高质量商会为目标,建立全周期会员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资质审核及动态评估机制,成功吸纳176家来自区内制造业、服务业、商贸业等不同行业的优质企业入会。同时,制定严格的会员入会制度,配强商会领导班子队伍,从准入门槛把控到核心团队建设,全方位夯实商会发展根基。三是强宣赋联,搭建资源整合“立交桥”。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体系,依托微信生态打造全周期宣传矩阵,开设商会公众号及视频号,以月度行业主题为脉络,每月制作企业宣传视频,嵌入会员企业智能生产线、特色服务场景等宣传视频,全方位展示会员企业创新成果。全年累计制作企业宣传视频50余部、手册200余册,形成“传播-沉淀-传播”的立体化传播链,精准展现会员企业多元业态,持续扩大企业辐射力。
坚持平台赋能,打造“全链条”服务生态
一是政企协同,畅通诉求响应“快车道”。探索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直通车”制度,配合搭建“政府+工商联(商会)+企业”沟通平台,邀请人大、政协等职能部门开展调研10余次,收集企业诉求,推动解决融资、法律等问题。搭建法律服务平台,与区法院、区检察院深度合作,建立直接服务站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司法保障,通过法律服务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企业化解难题、保驾护航。二是银企对接,破解融资难题“组合拳”。聚焦企业资金需求,联合银行、金融机构,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定期举办银企交流会,推动银企信息共享。建立会员企业信用档案,动态更新经营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授信参考,构建金融良性循环。三是公益服务,构建民生服务“同心圆”。深化“党建+公益”模式,组建沈南公益团,常态化开展“惠悦民”系列活动,连续6年坚持走访贫困户捐赠物资和生活用品,走进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服务群众200余人次;发起“守护北沙河”环保行动7次,组织会员清理河道垃圾10余公里,打造“沈南商会爱心林”生态基地;夏季慰问户外工作者,赠送防暑物资200余份,用实际行动传递商会温度。
坚持成果导向,培育“三张特色”金字招牌
一是擦亮“建言献策”品牌。重视发挥会员中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积极为区域发展建言献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提交提案及建议17件。其中,《关于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建议》等提案被列为重点督办案件。会长张威获评区政协“优秀提案人”。二是叫响“爱心公益”品牌。以“小商会・大担当”为理念,累计开展公益活动50余场,参与志愿服务近千人次。“爱心长椅”公益项目覆盖全区公园,成为便民服务新亮点;“暖冬行动”为困境儿童捐赠学习用品100余套,获评“沈商公益活动先进单位”。三是打造“外联合作”品牌。定期走访会员企业,了解困难需求,设立“惠帮企@链上沈阳”服务驿站,提供政策推送、产销对接、成效展示等服务,强化会员对商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组织会员参加省、市工商联举办的“沈商共惠”展销会、沈商有约系列讲座等活动。建立跨区域商会联动机制,与辽北商会、辽阳商会、营口商会等缔结友好商会,开展AI智能专题讲座、产业对接会等活动10余次,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文旅融合等领域合作,实现资源跨域流动、优势互补共赢。
供稿:组织建设部
编辑:朱祥彬
审核:姜 洋